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王其英:杨嘉谟军旅生涯碑刻简记
发布时间:2019-12-14作者:来源:点击:
王其英:杨嘉谟军旅生涯碑刻简记
在本书将杀青之际,武威杨嘉谟大将军(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总兵、都督府左都督,官阶属正一品武官衔)后裔又向我提供了明代杨嘉谟的一些碑刻资料,现整理收录,以资加深对武威籍名将杨嘉谟的认识。
一、《三屯总府题名碑记》简介:
三屯营镇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西部,为明代边关九镇之一的蓟州镇府驻地。《三屯总府题名碑记》,现存三屯营城东街。碑首与碑身一体,现已残缺。碑首高宽厚96.5×121×26厘米,碑身高宽厚113×110.5×26厘米。碑首刻祥云纹,篆书“三屯总府题名碑记”。碑阳正文3组39位41任蓟镇总兵姓名及其升迁调转情况,其中萧如薰、孙祖寿複镇三屯;第三组只残存“薛、唐、孔、沉、潘、张”六姓字。碑阴文字已全部磨蚀。此碑可作为印证戚继光之后杨嘉谟等历任总兵及其任职年限的第一手材料。
碑刻内容摘要如下:三屯总府题名碑记。戚继光(简历略,下同)、杨肆畏、张臣、张邦奇、王保、尤继先、倪尚忠、杜松、马栋、王国栋、萧如薰、张国柱、张承胤、朱国良、李怀信、刘渠、王威、杨茂春、许世臣、孙祖寿、马世龙、王威、萧如薰、孙祖寿、尤世威、朱国彦、杨肇基、张国振、王维成、杨嘉谟(简历见下)、张天礼、陈国威、孟如虎、白腾蛟、李居正(以上35任简历略),薛、唐、孔希、沉应、潘、张(以上六人只残存姓氏)。
碑文对杨嘉谟的简历记载:“杨嘉谟,号明宇,陝西凉州卫指挥使。崇祯陆年拾月内莅任,崇祯玖年拾月内回卫。”由此可知,杨嘉谟任蓟镇总兵整整三年,之后,因病告老还乡,退休赋闲。
二、《兴隆雾灵山清凉界碑》简介:
雾灵山为燕山主峰,位于北京密云和河北兴隆交界之处,山上有一天然花岗岩巨石,长31米,宽30米,高29米。因为巨石正面平滑处有明代摩崖石刻文字,当地人称之为“大字石”,即雾灵山清凉界碑。石刻位于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050米阴坡, 文字为三次石刻所存留印迹,前后相隔200多年。
相传明代开国军师刘伯温料事如神,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洪武四年(1371),刘伯温巡视曹家路,在雾灵山看到一块天然巨石。刘伯温观天象、勘地理、查物象,断言:此石之上,气候变凉,农作物不宜生长;此石之下,气候温暖,农作物宜生长,此石乃凉热之界石!他当即题字“雾灵山清凉界”6个大字,后刻于巨石正中,每字约4平方米,大字石即得名于此。
隆庆二年(1568),蓟辽总督谭纶监造长城,上疏朝廷,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主持边境防务。
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重修长城。地处雾灵山脚下的曹家路既是交通要道,又是边塞重镇。
隆庆六年(1572年),戚继光在修完部分长城后,组织了一次军事演习,邀请兵部尚书谭纶、阅视侍郎汪道昆、蓟辽总督刘应节、巡抚都御史杨兆等前来视察长城防务,并游览雾灵山,瞻仰大字石,题诗留念。
万历三年(1575年),蓟辽总督杨兆命永平(今卢龙)游击李逢时在大字石左侧将出游官员的名讳和日期镌刻了93个中号字,还有数百字的官员诗作,大都模糊不清。崇祯年间,长城维修继续进行。
崇祯八年(1635年),大沟明长城正鼓楼段修缮完毕,蓟镇总兵杨嘉谟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验收这段长城修缮工程。其间,游览雾灵山,瞻仰大字石,并仿效第二次刻字,命状元协守在大字石右侧将出游官员的名讳和日期镌刻了90个中号字:“崇祯乙亥岁季春吉旦,镇守蓟镇总兵杨嘉谟,整饬密云兵备高斗光,密云户部郎中王徵俊,监视西协军务张升,巡抚顺天都院张鹏云,监视西协军门邓希诏,总督蓟辽军门丁魁楚。吉家庄守备、黑谷关都司、曹家路游击、状元协守。 ”
一块大字石,跨越了洪武帝至崇祯帝之间数百年的峥嵘岁月,反映了蓟辽边关数百年来战火纷飞的史实,当地遂有“一块大字石,半部明朝史”的说法。
【作者简介】王其英,男,甘肃武威人。凉州文化学者,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曾任《武威市志》总编。已编著出版《武威金石录》《西部明珠凉州》《可爱的凉州》《凉州历史文化散论》《历代咏凉诗选析》等多部著作,修订、编审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20多部。荣获“甘肃省地方史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上一篇:风口浪尖上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