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王其英:杨嘉谟墓志铭与武威杨府巷(街)
发布时间:2019-12-14作者:来源:点击:
王其英:杨嘉谟墓志铭与武威杨府巷(街)
甘肃武威城有数条以姓氏和官府命名的街巷,其中的“杨府巷(街)”名气较大,历经数次政治运动而未改其名。据相关史料考查,杨府乃明末凉州籍名将杨嘉谟及祖上府第。
杨嘉谟,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总兵、都督府左都督,官阶属正一品武官衔,但《明史》无传,对其生平记载散见于《明史》等其他史传或史料中。历史给一代名将留下了诸多空白,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武威文庙保存的《杨嘉谟墓志铭》,上面的不少文字已模糊不清,不免有些遗憾。但碑文基本内容可辨可识,整体上给我们勾画出了杨嘉谟的基本履历及家族概况。幸运的是,武威市博物馆还藏有两件分别为明天启六年(1626)和崇祯五年(1632)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圣旨)——这是20世纪60年代从杨氏后裔中征集到的,加上《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明史纪事本末》《明神宗实录》《绥寇纪略》和相关人物传记,以及有关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一代名将的身世之谜,也为研究地方历史、撰写人物评传、续写杨氏宗谱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杨嘉谟墓志铭》碑立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从墓志可知,杨嘉谟号明宇,祖籍四川,生于万历五年(1577)十二月,25岁时袭职凉州卫指挥佥事。一生戎马生涯四十年,参加战斗(战役)数十场,建功及封赠无数,于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因病去世,享年66岁,夫妻合葬于凉州东野佳城(即杨嘉谟及其八代杨家陵园祖坟,今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杨家坟庄子;墓葬毁于1958年)。两年后,明朝灭亡。
墓志铭由翰林院侍读王锡衮于杨嘉谟去世的次年春天撰写,全称为“明故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永宁兰州等处地方总兵陕西行都督府左都督杨公墓志”。按惯例,能让学识渊博、地位尊崇、颇有气节的王锡衮撰写碑文,实属莫大的荣耀。王锡衮(1598-1647),字龙藻,号昆华,云南禄丰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官至礼部尚书。为人有气节,曾为袁崇焕辩冤。明亡后,先后在南明隆武、永历政权任职,拜东阁大学士、总督云贵湖川广军务。1647年4月,因不愿为云南王弄土司沙定洲起草代黔国公沐天波镇守云南的诏书被杀。
据《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记载,明末,武威《杨氏家谱》撰成,杨嘉谟撰写了序言。序言特别提到,凉州杨家“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今蜻蜓村)。”怪不得“杨府巷”之名这么有名且保存至今,原来武威杨氏子孙乃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之后,杨嘉谟等遂有“凉州杨家将”之名。另有《明杨佑三官神祠碑》,据《武威县志稿》记载,碑在杨府街三官祠,万历九年(1581)立,通判胡松年撰文。今佚。杨佑(1483-1542),杨嘉谟曾祖父,历甘肃参将、副总兵、都指挥同知等职。说明杨府中建有三官祠,反映出杨家大将军府邸的宏大。
其实,杨嘉谟的经历和功名在墓志铭中并不全面,只有结合《墓志铭》《家谱》《圣旨》和其他相关杨氏的历史资料,才能理出杨嘉谟的全部人生。其八世祖杨胜(1359-1437),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永乐年间(1403-1424)官至京城怀远将军、金吾左卫指挥同知,金吾卫指挥使,年老去职,于宣德七年因其子杨斌在凉州任职遂移居凉州,后世子孙多袭职并落籍凉州。武威杨氏以杨胜为始祖,嘉谟系杨胜八世孙。嘉谟祖父杨鳌,父亲杨魁,皆当世军官,封赠骠骑将军。嘉谟于1601年袭职陕西凉州卫指挥佥事,历守备、游击将军、平虏参将、甘肃副总兵、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骠骑将军、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陕西总兵、蓟镇总兵等,转战甘青、辽东、关中、塞北、河北,曾是达运、孙承宗、袁崇焕等名将麾下的得力将佐,参加了著名的宁锦大捷、京都保卫战。
崇祯三年(1630),因辽东战事吃紧,诏天下镇巡官勤王。甘肃杨嘉谟与延绥吴自勉、宁夏尤世禄、固原杨麒、临洮王承恩等总兵官率领长城沿线的精兵强将前往勤王。崇祯四年,又因关中、陇东一带民变频发,洪承畴任陕甘总督,嘉谟等回师入陕剿灭民军,接连攻破民军根据地陇安、静宁、平凉、固原、庆阳等地,大小数十战,所到之处,捷报频传,很快平息了民变,稳定了陕甘局势。其后,任蓟镇总兵,在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练兵、镇守的地方独当一面。因勇猛善战,功勋卓著,朝廷授赠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并追赠其父杨魁为骠骑将军,其母戴氏为一品夫人。其子杨光烈、杨光国、杨光裕等杨氏子弟,也因出征有功,升守备等职。因“凉州杨家将”克敌有功,为嘉奖其功,皇帝诏书特谕示在凉州城内修建杨府,今武威城东大街之杨府街即当年杨府大门前面的官道,其后面一大片乃杨家府邸庭院,规模宏大,据说有一府八院,楼阁相叠,另有下马石、演武厅、牌坊、三官神祠等。在明亡前的崇祯十年丁丑(1637),嘉谟因病请求解甲归养,朝廷准奏,遂告别蓟镇,回到凉州老家。
总兵一职,始于明朝。明朝末年,总兵已是高级将领,一般为正二品。而光禄大夫、上柱国为高级散官一品阶。有明一代,能够授赠上柱国荣誉的官员不多,严嵩、徐阶、张居正固辞不受,常遇春、姚广孝、张居正卒后获赠上柱国。杨嘉谟能够获此殊荣,说明其资历、功勋不同凡响。甘肃镇是明朝九镇(亦称九边)之一,管辖今甘青地区防务,府设甘州。九镇之中,甘肃镇位于最西端,因镇内外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其在九镇中更具特殊地位。弘治六年(1493),明孝宗对经略甘肃守臣说:“盖以本朝边境惟甘肃为最远,亦惟甘肃为最重……”明代五朝元老重臣马文升说:“甘凉地方,诚为西北之重地也。”所以说,甘肃镇是明朝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凉州杨氏先祖为北宋杨家将后裔,宋亡入蜀,终明一朝,多在凉州任职或镇守凉州,对武威历史的影响自然很大,杨府巷、杨家坝河、杨爷(业)庙、杨氏庙、杨家牌楼、多处杨家寨子等地名和源于凉州杨家将后裔聚居地四坝镇杨家寨子杨氏所创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攻鼓子,都是“凉州杨家将”留下的文化遗产。
明朝后期,农民起义蜂起,加之北方民族关系和朝野复杂的政治形势,明朝政权危机四伏。两朝皇帝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圣旨),正反映出最高统治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将帅力挽狂澜的企盼。正是杨嘉谟及其祖上几代的浴血疆场,皇帝才对其委以重任,寄予厚望。只是亡国之音早已奏响,谁人能够改弦?大厦将倾,几人能够支撑?
杨府巷(街),杨嘉谟及其杨氏将领对国家的忠诚之地,贡献之所,褒奖之府,当你在夕阳下徘徊于杨府街,遥想这位陨落于三百多年前的将星及其杨氏家族的种种悲欢离合传奇,依然散发着一股盛衰荣枯之气息。
【作者简介】王其英,男,甘肃武威人。凉州文化学者,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曾任《武威市志》总编。已编著出版《武威金石录》《西部明珠凉州》《可爱的凉州》《凉州历史文化散论》《历代咏凉诗选析》等多部著作,修订、编审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20多部。荣获“甘肃省地方史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上一篇:王其英:杨嘉谟军旅生涯碑刻简记
下一篇:优秀作文选登: 送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