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寻根之旅
发布时间:2019-08-26作者:来源:点击:
寻根之旅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国有史记,家有族谱。家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百科全书”,它记载着家族的起源、发展轨迹及其成员的身份、事迹等各种内容,是炎黄子孙的根脉所系,是天涯游子的情愫纽带。
董姓是一个古老姓氏。关于董姓是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主要两种起源说:一支起源于黄帝,相传黄帝的已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被封于今天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其子董父为舜帝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今天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这一支是以封地为姓。另一支董姓出自周朝,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期,周朝叫辛有的大夫,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国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支是以职位为姓。
最新全国姓氏普查资料显示,目前,董姓列全国姓氏第28位,总人口接近800万人。作为其中一支的江苏阜宁董氏家族,已在苏北里下河盐阜地区生息繁衍400年左右,据可以考证的民国26年编修的崇礼堂《董氏家谱》记述:吾门始祖为豢龙氏;明朝末年,一世祖后松、后柏兄弟俩为躲避战乱,率家众从山东潍县南下至阜城为生。
近期最后一次崇礼堂《董氏家谱》续编工作,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完成的,距今已有30多年,以后整整两代人没能入谱,加之当初续谱时部分失联族人和近些年来人员广泛外流,族人的严重散失和一些家庭后代命名无章可循等问题,迫切重续家谱。
为进一步追溯祖源,确保祖籍更加明晰,家谱更为完整。仲夏时节,我与第十二世孙素余兄弟俩趋车千余公里,赴山东开启了阜城支董姓400年来首次“寻根之旅”。
除知道吾门始祖为远古的豢龙氏,真正有据可查的祖地只知道是山东潍县。潍县即今天的山东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下辖4区、6市、2县、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出口加工区各1个,省级开发区2个,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50万,超过全国董姓人口总数。在诺大的地方寻找跨度达400年的“近亲”家族,谈何容易?!
虽到“老家”,但人生地疏,寻根艰辛。我们历时两天,跨越三个区市,先后走访了祖籍山东潍坊(老潍县)的董家村、董家洋孟村、董家庄大西村等三个董姓门头10多名董姓年长族人,研读了编修于清朝同治年间1874年董家洋孟村和1868年董家庄大西村两地《董氏族谱》,终未能如愿找到与阜宁崇礼堂《董氏族谱》相衔接的点滴资料。
然而,所到之处,似曾相识的受访董姓人氏,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与我同源同根同脉的“宗亲”,也不知道他们是我的长辈、兄弟、还是我的晚辈;相信他们的想法也与我一样。但他们无不为我们这种不辞辛劳、乐于奉献的善举表示钦佩、喝彩,全力配合工作,带路带到位,谈话谈到底,尽可能为我们提供一切方便;特别是董家洋孟村、董家庄大西村的族人,还主动请出保存完好的自家宗谱,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们尽情研读、拍摄;甚至还盛情挽留共同就餐,亲密之情如同一家。
尽管此行没能如愿以偿,尽管此行似乎荒谬可笑,但经历四个世纪的战火纷扰和岁月洗礼,董氏族人仍然对此次的寻根之旅报以热情的安慰:无论400年前是否是一家,但我们500年前肯定是一家!坚定亲密的话语让我们的辛勤付出得以慰籍。
正如董氏宗亲群里来自全国各地诸多本家文友闻讯后,在主动上传他们家谱部分内容的同时,纷纷附文,予以赞许:树高千尺不忘根,同姓同宗,同源同根,万里他乡,寻根问宗,可敬可佩!有人还赋诗予以安慰:寻根未果又何妨,天涯何处不是家;太阳过处有董姓,天下董姓是一家!
新加坡前总理、华裔李光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三次欧洲经历后,深有体会地说,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真好。
是的,天下一家的董姓族人,又何尝不是与所有炎黄子孙一样。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无论身处庙堂,还是远居江湖,只要牢记自己的祖先,只要认准自己的根脉,足矣!
上一篇:吴晓明西部散文:人间天堂一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