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法源寺丁香花事
发布时间:2019-05-26作者: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
|||
|
|||
法源寺的本义是“悯忠”,告慰英魂。而今,我们游寺、赏花、踏春,诵诗、书写、作画,正是在享受安宁,祈福中国,惟愿神州不再“总尘劫”,华夏永世“尽和谐”。 □张金刚 本是奔着丁香诗会、丁香笔会前往千年古刹法源寺的,却不料被那场恰逢其时、名动京城、盛大香艳的“丁香花事”抢了风头,让我流连不已。 拐过教子胡同,融入赶赴法源寺的人流,却在肃穆威严的山门前先行邂逅了一场“杨花飞雪”。芳菲四月,纷扬浩荡的杨花自寺前的杨树林而来,“满天白雪随风斜”。青瓦红墙穿越古今伫立千年,洁白杨花又新一度连绵不绝,如梦如幻,一时不知身在何时,身处何方。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这杨花,飘得甚是悲情。 似飘在唐太宗北征辽东的贞观十九年,十万将士血染沙场,李世民“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下诏“卜斯地建寺为之荐福”,名为“悯忠寺”。似飘在金国攻陷汴京的北宋末年,徽、钦二宗被掳至燕京,钦宗被禁于此;似飘在元代至元二十六年,诗人谢枋得抗元被俘,拘押于此,拒绝出仕,绝食而死。似飘在大将袁崇焕被人构陷,凌迟处死的明末;似飘在更名“法源寺”的雍正十二年;似飘在维新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菜市口就义的清末;似飘在于此成立中国佛教界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的1956年;更飘在祥和安乐的新时代…… 朵朵杨花落在见证历史的瓦檐上、松柏上、石狮上、楼阁上,落在虔诚信徒、赏花游人的头上、身上以至心上。倏地,身轻了,心静了,缓缓移步,迈入净地。 踏着砖石路,穿庙宇、过殿阁、步廊道,在满寺弥漫的丁香花香中,自南向北游览下来,着实令我倾慕惊叹:法源寺,果然名不虚传。 七进六院,气势恢宏,色彩斑斓,中轴对称,结构严谨。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卧佛殿一字分布中轴,钟楼、禅堂、石狮、铜狮、碑林、古树对称分列东西。楼阁雕梁画栋,雄伟宏大;石碑巍然屹立,静话沧桑;佛像温润慈祥,俯看众生;古树苍劲参天,春秋不老……精美绝伦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移步换景的纷繁令人目不暇接,沉静其中,恍若隔世。 毗卢殿前有一巨大石钵,色泽青灰,石质柔和,雕刻精美。绕石钵一周细细端详,云纹石刻主背景上,雕刻有龙、羊、犀、螺、蟾、蚌、马、兔、豚、鱼等十几种动物图案,有的我识得,有的并不识得,但可断定它们皆是吉祥的化身,有着丰富的蕴意。这石钵不知历过多少风雨辗转,而今于此静默无声,可稍一靠近便可听到远古的风雷,只一轻抚便可触到历史的沧桑。不日,石钵内又将水出菡萏,水浮莲花,禅意萌生。 最引我沉醉的,当然还是那高低错落、馥郁芬芳的丁香花。旧时北京有四大花事: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四座寺院,如今仅存天宁、法源二寺,可天宁寺芍药已籍籍无名,惟余法源寺的丁香独立于世。“红蕊珠攒晓露团,朱霞白雪簇雕鞍”,清代诗人杨懿年曾如此赞美法源寺的丁香。也正因了这丁香,法源寺被诗意地称为“繁花之寺”。 丁香花树在京城虽并不鲜见,却犹以法源寺的最为灵气,负有盛名。寺内也随处可见丁香花树,却犹以大雄宝殿、悯忠阁前的最为繁盛,优雅富丽。白丁香如雪,紫丁香如霞,有含苞育蕾的、有绚烂怒放的、有开至荼蘼的,就这样一朵朵、一簇簇、一枝枝、一树树,装点着庭院,簇拥着殿阁。 丁香因古建而富有了内涵,古建因丁香而凸显出厚重。故而,成群的摄影师纷纷聚在大雄宝殿、悯忠阁前的丁香花下专注良久,以期拍出上乘佳作,方不负这绚丽丁香,不负这法源花事。同一处景,无数人光顾,便有无数帧光影,催生出无数种情愫。 赏花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都愿近距离一睹法源丁香的芳容。有子女用轮椅推着老人来的,有父母领着孩子来的,有情侣携手搭肩来的,当然还有如我这般独自一人来的,此刻皆徜徉在丁香花潮之中,沉醉在丁香花香之中,久久不忍离去。丁香花以四瓣居多,便有人细细寻找着两瓣、三瓣、五瓣、六瓣、七瓣以及更多瓣丁香,以求幸福、幸运降临。 花与诗书画有着不解之缘,也便在法源花事之时,应景地有了持续十八届的丁香诗会、十五届的丁香笔会。大雄宝殿前,诗歌爱好者们身着华服,满怀深情地作诗、咏诗、诵诗,诗情激荡;毗卢殿前,书画爱好者们挥毫泼墨,神情自若地书写、作画、盖印,翰墨飘香。花香、诗香、墨香相和相谐,共融共美。丁香花事与文化盛事相映生辉,成为佳话。 恍惚间,我似在这盛放的丁香花丛中,与纪晓岚、龚自珍、林则徐相遇,与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邂逅,宛若成了大儒、诗人,竟天真地想要在此遇到志趣相投的文友。但其实,我谁也没有遇到,只遇到了满寺的丁香,遇到了通透的自己。 丁香烂漫,不知不觉间,我竟南北漫步流连三遭,在楼阁、花丛、诗会、笔会间自在穿行。辞花出寺时,大雄宝殿内的晚课已经开始,众僧打坐诵经,佛音与花香融合,缭绕不绝。我不懂佛事,但明了他们定是在祈愿美好,福佑众生。 丁香花未远,杨花依旧飞。不由得回望法源寺,再次回味起悯忠阁前的那副楹联:“悯公难忆神州昔日总尘劫,忠臣常颂华夏今朝尽和谐。”是呀,法源寺的本义是“悯忠”,告慰英魂。而今,我们游寺、赏花、踏春,诵诗、书写、作画,正是在享受安宁,祈福中国,惟愿神州不再“总尘劫”,华夏永世“尽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