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书画艺术书画艺术
大象无极,心游万仞——蔡仲萧先生山水画
发布时间:2019-05-21作者:来源:点击:
大象无极,心游万仞——蔡仲萧先生山水画
文/陈喆
中国画起源古代,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可说是真正的抽象派艺术。中国绘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这种抽象手段的。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书法家的感悟,直接影响着画家,书论正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像,单独地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所以说,国画离不开书法。
“内师古人,外师造化,”这是蔡仲萧先生写书作画的遵旨。他的诗书画以乐游精神为核心,表现出对作者内心情感和书法线条以及自然意境的强烈探求。他的画总是充满生机和锐意进取为核心的山水情怀和有别于传统山水诗主孤寂格调的乐群氛围,鲜明地体现出他作为艺术家的审美特质和作为市隐者的独特心态,突显了他对生命之生存状态的思考与自然的融合的价值追求,从而诠释了不同于传统文人的价值观。他追求奇异高雅和清新遒劲的艺术境界,在诗作中亦表现出探险获奇的心态,这使得他的游山水区别于常态之游,充满了主动性和探求性,内蕴着活力和激情,是艺术界真、善、美的典范。
先生总是认真学习中国画史上各家之长,多方面的接受前人的艺术成就,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人或者某派。他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不迷信一家之言,书画兼参众家之长,变古创法,独具面貌,在山水画中写景繁密多变,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布局,满而不臃,千岩万壑,密而不塞,淡而有趣,疏有高意,画面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先生是江南人,长于表现江南水乡山川秀色,反映文人山林隐居生活,从古籍中参禅悟道,推陈出新,其作品极受推崇,是当今画坛上少有的大气象作者。
多少人为其书画而远求之,包括外国元首,国际名流与收藏家。然则先生曰“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大,水不言自流”,静心磨墨,根植于一草一木,为书画者须胸藏万壑,于百丈深渊中取飞瀑之一滴浪花,于万仞苍穹上越巅峰布一片云海,皆信手拈来,心善而大爱苍生,性雅而挥毫云烟。万物通灵,自律格物,厚其德而端其品,方能承载古韵。为书画者当有正气,傲骨,大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齐白石不为日本人而书,张旭闻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大道。艺术始于写实,终于传神。故江山千古如一,画面世代无穷,倘无信灵,无修养,即无情操,无个性可言。即或竭尽人工,亦不过徒得形似,拾自然之糟粕耳,修养一道,目以迂阔。
先生作画,从书法入道,行草兼备,篆隶呼应,笔墨简炼,画意高古,千里江山,收诸寸纸,抑且设色精到,随类赋彩;态愈老而神态愈古朴,岚光波影中,复有昼晦阴晴之幻变存乎其间;或则拂晓横江,青灯黄卷,水香袭人,天色大明,而红日犹未高悬;或则薄暮登临,晚霞残照,若秋风拂叶,反映于蔓藤衰草之间;或则骤雨初歇,如剑竹鸿羽,阴云未敛,苍翠欲滴,衣袂犹湿,变化万端,目眩神迷;而或表现于楮墨敷色者,似古梅飞逸,采云而点激流。英气淋漓有之,逸兴遄飞者有之,瑰伟庄严者有之,婉娈多姿者亦有之。艺人生命诚与天地同寿,日月争光欤。
先生对先贤的山水画艺广取博览,上探五代南唐董源、巨然的水墨山水和北宋李成、郭熙的北方山水画派,偶取北宋米芾及其子米友仁“米氐云山”的墨点,又悟得南宋马远、夏圭的水墨苍劲的技法,得南宋梁楷画意,尤敬“元四家”,精研其道,手不释卷,无论朝夕。还接受了元初赵孟 、高恭克以及后来的明清诸大家如“江南四才子”、徐文长、董其昌、郑燮、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的文人意笔的影响,后受加上本人的天赋与勤奋,终于一鸣惊人,卓然有成。其书画承前启后,丰富和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技法,使山水画更加富于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反映画家鲜明的个性特征,集百家之长,融己为一炉。在似与不似中崇尚自然菁华,在历代杰出画论中撷英汲果。
先生言诗、书、画当有儒、释、道精神,儒家文化的精进,佛家精髓的空灵,道家思想的无为,诗、书、画乃人生之意趣耳!犹如太极、古琴、文赋之心弦也!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当代书画大家白续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