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书画艺术书画艺术
生活,孕育了别样的花朵——感悟《文晓书画作品集》
发布时间:2023-05-05作者: 多红斌来源:点击:
八月的北京,正是骄阳似火的时候。在渴盼的心绪中,终于收到了李文晓兄长寄来的他的书画作品集。我小心翼翼又急切地拆除着包装,仅包装就见出文晓兄长做人做事的悉心和务实。足足四层,层层实用,有防水的,有防折的,有防磨的,一边拆,一边感慨,一如此前,总要把事情做得周到放心才好。
我与文晓兄识于1986年秋,那时我在张掖地区文教处所属的群众艺术馆供职,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到县市跑。第一次与文晓兄见面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但是场景却深深地印在我脑子里。那是在他民乐县文化馆的办公室,平房,单间,一张大桌子,背后是高大的书柜,塞满了图书宣纸,墙上桌子上到处是摊开或挂起来的书画作品,更多的作品卷起来或竖立或叠压着摆放,猛一见就能感觉房间主人的勤勉与倾心。那时的我不懂也不爱书画作品,所以仅是礼貌性的看看翻翻,实际看不出子丑寅卯,实话说也没有想看出子丑寅卯的意思,但是对于文晓兄的书画专长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文晓兄的深入了解在1987年。那一年,我原来工作过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将要举办那达慕大会。时任旗文化局局长的王才家是我中学同学,也是旗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友。当年我俩互为师友,才家是我的竹笛、二胡老师,我是他的文化课帮手。1987年初夏突然接到才家来话,因那达慕大会大型展览的设计工作请我一助。我把此事汇报地区文化处领导,得到批准,便邀请文晓兄同行。
此行走了十来天时间。在额济纳旗的十来天,除了整体的展览设计,文晓兄就版面的用色、边框的花饰都尽可能多的予以文字说明,不少还绘出小样,供制作者选用。最惊奇的是文晓兄的复制能力,因为展览版面很多,边饰不可能各不相同,总有一些会重复使用。遇到这种情况,我说用文字注明“见第几版面某栏用色或用图”就行了。文晓兄低声说,那样不好,人家不方便。现在我们稍微费点劲,后面干活的人就方便多了。因为这活主要是他做,我再不便多说什么,随他吧,吃苦出力都是你。那时没有复印机,按现在说,干这活太简单了,干出一件,或存留电脑,或复印粘贴,真是轻松简单的事,在那时谈何容易,每一处都得把图案按比例绘制出来,然后准确用色,一一标注。我在一边虽然心里想多此一举,但是文晓兄的为他人考虑,为后续工作提供方便的善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6年夏,我到地区文联工作,与文晓的接触就更多了。我去之前,文联已经有音协和书协,文晓作为书协理事,参加地区书协的活动就多。去后不久,我们又组建了地区美协,文晓被推举为美协副主席,我们的交往就不是简单的点头应酬之交,而是有了切实的工作商议与研讨。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通过他不失时机的介绍,我对文晓所在的民乐县的书画界人士了解颇多,岁数大些的如郭天新、杨晓东,年轻一些的他认为属于可造之材的,如巴爱天、赵生万等,也极力往地区的各种展览和相关活动中推荐。记得有一次他举荐较多,而且力争的幅度较大,我跟他有点急了,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唉,你可是地区美协副主席、书协理事,咱们地区有五个县一个市呢。你一个劲为民乐争,有问题吧?!话虽这样说,心里却高兴,这样做站在他的角度有他的考虑。进入文联组织管理层面的人,得知信息相对较早,掌握的信息也相对较多,如果属于乐于助人的人,尽可能早的把信息周知相关同志,那么他们下手就早,准备的也更为充分,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胜出的概率肯定要大些。我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就是这不完全是走私,也不完全是以权谋私,而是近水楼台,得月在情理之中。我多年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蒙古族有一句谚语,好马护一坡。意思是如果是一匹出色的头马,它能把遍布一坡的马群护住,不为狼害,不为它伤,因了它的存在,它所引领的马群会安居乐业,发展壮大。文晓就属于这样的地属领军人物,在我所直接从事或间接参与张掖文化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对于在民乐这块热土上奋力耕耘的书画界队伍的了解和助力,很多信息来自于文晓。有时候我转述一些人们的评说,属于指摘的,常常会得到文晓的解释,说不完全是这样或是有些道理,还可能会有那样的因素。让我感觉,他在尽可能维护地方同道文友,不要伤及基层作者的积极性,他的口头禅就是作为业余爱好不容易,真的,太不容易。实话说,张掖所属五县一区,甘州区是市政府所在地除外,其他五个县的书画界人士民乐籍我认识或较为熟悉的最多,年长的如赵思温、李明晓、杨晓东、郭天新、陈国玺、何光宇等,年轻些的如赵思友、巴爱天、史其辉、何俊、郭立海、张琮、谢彩萍、李先家、赵生万、臧天旭、杨浩俊等,这与文晓有很大关系。
上面说了一下文晓的做人,接下来说说他的作品吧。
我最早接触文晓的作品是他的版画。那时我在张掖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在地区举办的书画展览中得见他的新作《晾蒜图》,那瀑布般悬垂的大蒜辫让人感知年景的丰盈,进而思忖生活的丰裕和人们心灵的满足,自然推及人们对所处社会的奉献和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他所反映正是他从小所见所闻所从的直接反映,且更为内敛,更为聚焦,自然更为浓烈。后来我又看到了他的大幅版画《额济纳风情》,从画册中得知该作创作于1998年,但是我马上想到十年前我和他的额济纳之行,其中应该有这次工作行旅的点滴印记。
我这个在额济纳多年生活过的人,对作品所反映的胡杨、骆驼可以说司空见惯,不为所动,但是欣赏文晓的这幅作品则颇为心动,它昭示着现实,环境自有其恶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胡杨和骆驼生活根植恶劣环境,抗风沙,斗寒暑,极度干旱更显其顽强本性,沙漠戈壁倍增生命的生生不息,看见骆驼,看见胡杨,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样的命运能让强者屈服,使自身甚而一个谱系的发展停滞或走向绝灭?!一切都在自身,自身奋发图强,外在又能奈何!
2015年我退休以后同妻子到北京帮助女儿女婿带外孙女,应邀参加过几次版协的活动,前任国家版协领导问及张掖胡有全、王自刚、唐鸿发和李文晓四人的情况,我都能汇报个二三。老先生嘱我代致问候,事后我都一一转达美意。我有这样的考量,国家版协掌门能询问张掖四位版画作者,一定程度见出张掖的版画创作水平,也能说明他们四人在版画创作方面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创作成绩。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文晓的中国画我看得多,也格外高看。尤其是他的祁连山景大作,更撼动我的心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因为文晓生在祁连山下,长在祁连山中,所以他对于祁连山的感知自有其细腻具象,生发的感情也更为浓烈,所以他数十年与祁连山对话,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故乡情。在他眼里,祁连山的春夏秋冬映现着质朴刚烈的情调,祁连山的风霜雨雪挥发出摄人身心的性格,她不秀美,也不险峻,即就是风花雪月也是粗犷的,是雄性的,是长歌万里动地来,直上云霄响天外。从书画集中第一幅《一览众山小》到《牛年吉祥》,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纷至沓来,似云蒸霞蔚,又好像惊雷闪电,心难平,意频生。看收入集子最早的大写意是创作于1998年的《大漠驼声》,最晚有2021年结集年作的《阳坡坡》《羊坡曲曲道》《山间清泉洗净心》《苍山自知归》《春雨润物泉声远》《鹿鸣图》等,我隐约看见作者在人生长途默默走来,走得坚毅,走得不易,但是文晓一如大漠中的明驼,迎着风沙,抵御寒暑,一路走来,留下了深深印记,走得虽难不歇脚,笔墨有情天地间。走在羊坡曲曲道,山间清泉洗净心。苍山自知有归处,春雨润物泉声远。我也建议大家看看他早期的四幅作品,作于1982年的工笔《丹青》,作于1982年的绢本《春》,还有1981年临摹的两幅《菩萨》,又是别样的气度,映现着别样的年华,年华如流水,无形自有情。情到深处无须言,笔墨有印痕。作者的年轮一页页展开,用点线五彩把喜怒哀乐都付其中,作品就是作者生命的答卷,也是作者对人生与世间万物的促膝谈心。
集子中,文晓收入的书法作品不多,我理解,他有些不甘吧?实际他在书法上费心不少,作品也不少。我在文联工作时候和在其后,常把他的书作作为礼物呈送方家道友,我觉得,他的书作,是艺术范的字,耐读。不循规蹈矩,不恣意妄为,有范不拘泥于范,酣畅又不失法度。我跟文晓讲,我说你这是阳春白雪,品味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面对他的书作,祁连山的雄浑豪放,大西北的高古率性,扑面而来,让读者有目不暇接的感觉,似乎呼吸都有些急促。
文晓涉猎较广,此次结集,作者花花收录了一些作品,如油画、水彩,速写也收入两幅,分别是《慈母手中线》和《父亲像》,让人感慨多多,思绪连绵。作者的父母,平凡人一对,但是通过作者的笔触,把含辛茹苦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亲形象刻画的传神又勾魂牵心。我们的父母亲是否如此?是也?非也?
作者在集子最后,收录了他创作的一些藏书票,其中也有赠我的一幅《红斌藏书》。文晓的一番美意,心领致谢。书票将伴随我跋涉在书海文山,每每念及,摹骆驼,学烛灯。
与文晓相识相交快有四十年,多少大事小情值得回忆品评。他的作品集面世,嘱我絮叨一番。我也就顺杆爬,絮叨不出美味佳肴,鼓捣点家常便饭,老友心意,有就行,不在高低贵贱。
去年四月十三日题签,因为疫情,拖了近半年才到我手中。几个月来,作为我的枕边书,隔三差五就要翻翻。断断续续写了快有半年时日,终于脱手。文晓年长于我,陈词兄长,寸心就教。惟愿文晓贤兄笔墨作伴,我们继续交游在人生的暮年。
2023年4月22日于京华
作者简介:多红斌,中国民协、音协、视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原张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掖市社科联主席,曾任张掖地区(市)文联主席、《甘泉》杂志主编,张掖市广电局局长、张掖电视台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