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诗歌旅游诗歌
四川诗人走进资阳 学者诗者论诗改诗
发布时间:2020-08-17作者:李梅来源:资阳网点击:
8月15日,《四川诗歌》杂志社组织省内诗人到资阳采风,并与资阳市作协联合举办2020年秋季资阳作者改稿会,与资阳诗歌作者交流创作思维与技巧。
诗香飘扬在成渝古道。诗人们首先来到南津驿采风。古街上,旧民居、打铁铺、竹篾铺、剃头铺等风物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诗人们纷纷前往拍照,与匠人攀谈,了解南泽驿的历史积淀,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仿若置身昔日熙熙攘攘的水陆码头,大小商船满载货物沿江而下,街上商铺兴隆,人声鼎沸,中国屈原学会会员、中国诗歌春晚副主任、文化旅游学者陈璀有感而发:水泥地板下/古驿道的石仔弹出骏马/六百里加急,成渝烟尘灯火风花/店铺前山一样的背篼/笑得灿烂/晚霞中沱江老人家/笑,古朴的传承/高铁,厚重积淀的底蕴穿插/剃头匠也是匠心的奇葩/南津驿民俗风化/根根轻指掏耳/是经典的享受/揉捻铜针玉钩好一大把/土炉,风箱/刀钳镰锄满满一笆/千年以来农耕的标记/百世之后文明的新芽/穿斗榫卯,断断续续/南津驿的门牌号相映华夏/培魂留住心根/连起来,林间驿站/穿越资阳万达。
雁江区东峰镇杨家村是资阳长篇小说《一湖丘壑》的诞生地。诗人们来到这里参观,感觉脱贫攻坚给贫瘠乡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3公里长5米宽的产业路串联起500余亩规整土地,地里的西瓜、柑橘、玉米等作物长势正好;10余栋黄墙红瓦的乡村别墅排列在波光粼粼的鱼塘边,村民的住房条件今非昔比。
《四川诗歌》杂志主编金指尖写道:这不是新农村浓缩的影子,更不是流水的谎言/作为一个风景点,落叶只是一种暗示/涟漪用尽了众生的掌纹,尽力奉迎我们/淹进水里的石像没有化鱼,都有头有脸/自从拥有万亩桑田,每一滴水都成了佛经/从天一色轻轻走过,不用回头,四面都是岸
下午的诗会上,学者诗人陈璀应邀作《民族的复兴与诗歌的回归》讲座。通过对中西方文明进程的分析,引出文化是文明的根魂标志,诗歌是文明的画龙点睛的观点。他认为,某些领头诗刊究竟要把中国诗歌引向何方?是做旗手还是沦为西方意识形态解构中华文明的杀手?他以为,诗歌在内容上,要表达中华文化的君子情怀;艺术上要通达中华审美标准;形式上要传承中华音韵;意念上要以爱人民爱生活爱山河的磅礴之力,避免西方空洞的泛自由,新诗同样有其社会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新诗同样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新诗戴西方的眼晴学习西方没有错,而把自己的肉眼挖掉去手术一颗西方的肉眼,则会失去中华心眼,就大错特错了,新诗必须是民族走向复兴的承载中华根魂、融于中华血脉、受中华厚土滋养的新诗。
如何写出更具有时代感、影响力的诗歌?在接下来的2020年秋季资阳作者改稿会上,《四川诗歌》杂志社社长李永才等13名杂志社编辑及省内优秀诗人代表分别点评赏析资阳20个诗歌作者作品。社长李永才语重心长地讲道,我们诗人在内容上一定要贴紧民族复兴新时代的脉膊,扎根人民的土壤,融贯中华审美意识,抒发民族感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技法上学习吸收外来诗歌技巧,营养自己。副主编军旅知名诗人郭毅在总结中谈道,诗歌由意象组接,每个意象及其语言传感的用词成句,对于青年诗人来说,要煅造功夫,要习惯传承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新诗才厚度和广度。资阳作者表示,通过改稿会上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更加准确地意识到自己创作上存在的问题,这对以后的创作会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当日,诗人们还参观了资阳新闻传媒中心融媒体建设。(文/李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