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我的亲人,我的友人,今夜,你如何度过这个中秋月夜?
发布时间:2020-09-30作者:周步来源:点击:
月到中秋
周 步
这一天,望月的人注定比平常多一些。这一日,月亮似乎成了中国的月亮。
月亮没有国别之分,也没有籍贯之说,照到哪里就是哪里的月亮。不知道这一天的月亮,在外国有没有人仰望过。我从祖国的西部望过这月,也从祖国的东部望过这月。这一天的月亮和其他时候的月亮没什么两样,只是这一天,人们的心境不同,看到的月亮和感受到的景致也就不同罢了。
大多数中国人感受到的,应该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分外亮了。
月到中秋果真比先前分外明、分外亮吗?就这个问题,我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一天的月亮果然与众不同:那就是更圆、更亮了。当然,这不是我曾经臆想的月亮和地球的距离更近了一些,而是每至立秋之时,北方的冷空气吹来,迫使潮湿空气南退,水汽降低,空气透彻明净,所以就有了秋高气爽、皓月皎洁的景色。看来古人发出“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叹,不是毫无道理的,他们是经过细致观察,把主观思想和客观情感表达的完美统一。李白也写过“姣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的诗句。大诗人肆意放狂,但无论写景还是抒情,还是极严谨、极具法度的,完全遵照科学依据。
中国人喜欢中秋望月由来久矣,这个习俗大概源于春秋时期。农耕社会的人们好像都很质朴善良,勤勉厚道,不像现在的人们那么焦心忧虑,浮皮潦草,急于求成且精于手法。前几天在微信里看到一个故事,说某人想吃火锅,就给朋友们打电话,说请你吃火锅。“忘买火锅底料了,你顺路带点吧。”如此这般,给甲、乙、丙、丁分别打了电话。之后,烧了一锅开水,静等食材佐料和各位朋友的光临。文字最后说,这叫众筹,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我吃惊。其实古人并非不知道这些,而是这种模式的后面更多的是狡诈和算计。他们只是不愿和不屑如此而已。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古人中秋望月,其实是由最初的一年一度丰收之后对上苍的感恩而演变成后来的家人团聚。在我的老家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农村人家至今古风犹存,中秋佳节仍然是乡下人祭拜老天爷的一个日子。那些仪式很原始,很传统,很虔诚。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月亮不仅是悬挂在人们头顶的一个物件,更是一种情感和一种寄托。月到中秋分外明,说的是一个时令概念和自然现象,更是在表达一种生命情愫。事实上,这个世间太嘈杂,太无奈,白天太忙,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适合出来倾吐和诉说。对谁倾诉呢?山川寂然,草木荣枯,星星太迷茫,太乱,闪烁不定,只能倾诉说给月亮了。月亮是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它明亮而不耀眼,温情更具温馨,那些白天无法倾诉的事情,现在可以跟月亮说了。犹如情话,不能说给亲人,不能说给友人,只能说给情人。
月亮真的是上苍派给这个世界关注我们的一只慧眼。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故乡的那轮月亮最圆、最亮。
月到中秋,天清气朗,仓廪丰满,丰收在望。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庆贺的日子啊,当然,也有太多的回顾和展望。对着月亮,我们想说的太多,想倾诉的太多,留恋和感恩、远望和畅想的太多太多。
又是中秋月圆,这个中秋佳节我依然在他乡度过。忽然间,我想起生命中陪我走过无数个中秋月夜的亲人和友人,家人和路人。忽然间,有一种今夕何年的感慨良多。我的亲人,我的友人,多少个中秋夜我们在一起度过,今夜,你在何处,将如何度过这个中秋月夜?
上一篇:推荐一个好地方 作者: 绳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