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献 祭——屈原投江新考
发布时间:2019-09-07作者:来源:点击:
献 祭
——屈原投江新考
骆安 马克强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他一直是中国人景仰的偶像。端午节那天,他在汨罗江投江,更是演变成了纪念他的节日。屈原投江的行为与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什么联系吗?屈原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表述,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思美人》);“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惜往日》);“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悲回风》)。其情感都是痛苦、绝望、无奈、心酸和不舍的。这些诗句表达了他“以死明志”的心意和“死谏”的意愿,但这些都跟他选择端午这个特殊日子没有什么联系。那他为什么会选择端午这个特殊的日子呢?他又为什么会选择投江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下面我们从民俗民风以及屈原跟这些风俗的一种关系来进行剖析。
一、屈原民风民俗。
收录在《楚辞》的屈原作品中,《九歌》和《大招》就是屈原依据民风民俗再创作的作品。《九歌》有十一篇,前面九篇是为九位神仙的请神娱神留神用的,这九位神仙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第十篇是《国殇》,最后一篇是《礼魂》,是送神曲。迎请九位神仙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阵亡将士封神封位。这《九歌》就是为了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而写的。《大招》是根据民风民俗中招魂的习俗来写的。作品里面关于楚王室的描写,很多人认为这是用来招楚怀王的魂,我们认为,他写的应该是招的楚国几代明君的魂。楚国在怀王以前,有几位英明君主,他们杀伐果断,赏罚分明,为称霸诸侯、振兴楚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楚庄王的问鼎中原,楚悼王用吴起变法兴楚以及明君昭王、盛世惠王等等。屈原又何尝不想召回他们的灵魂来指示当今楚王治理楚国从而振兴楚国呢?
屈原做的这个三闾大夫,是掌管楚国贵族屈、景、昭三姓日常事务的一闲职。由于身闲,有精力深入民间,从而对民间疾苦有深深的了解。在三姓管理的日常事务中,祭祀也是经常要举行的活动。据传,屈原还是一个巫师,至今民间还有流传下来屈原所做的祭词。这些都说明,屈原对民风民俗,有着浓厚的感情。
二、端午和祭祀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最初是夏季驱遣瘟神和祭祀先祖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端午(五月初五)是一年中的恶月恶日,这一天自然潮湿酷热难耐,五毒丛生,于是人们就在这天喝雄黄酒、挂菖蒲、用艾叶煎水洗澡,以求强身健体防瘟疫驱五毒。而那个时代巫、医尚未分家,祭祀之风盛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精神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仲夏举行盛大祭祀典礼,酬谢祖先恩德,祈福纳祥、驱邪攘灾很有必要。所以,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祗敬感德神祖的人文精神以及追求天人和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祭祀是华夏的一种礼仪文化,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神。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祭祀神灵,是要献出祭礼的。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用来祭献,以示对神灵的虔诚。但人的喜好不一,不同的神灵也各有自己的喜好,所以祭品多种多样。主要有献食、玉帛、用人、用血等。这里重点说说用人做祭品。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用来祭祀的人称为“人牲”,这里人也变成了一种食祭。《墨子》、《列子》、《汉书》、《后汉书》都记载过南蛮或羌胡有杀死头生子(第一个孩子)的习俗。吕思勉先生认为,这种风俗与人牲是同一性质的献祭行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以色列人都有过以头生子女做祭品的习俗,就好像农人拿初次收获的粮食、猎人拿首次捕获的猎物献祭一般平常。人祭的另一现象是为男神提供美女。如战国魏文侯时,邺郡就出现过用未婚美女祭祀河伯的现象。并美其名曰为河伯娶妻,后来被西门豹所制止。人祭中还有以童男童女祭神灵的现象。以童年人体做祭品,是因为童体稚嫩,心灵纯洁,无尘俗所污,这正与仙家凌空御风、长生不老的追求相符合注①。
三、屈原与自身的认识。
屈原认为自己出身高贵、自带祥瑞、外美内洁,是伺神的上品。
1.出生高贵、吉祥、自带使命。《离骚》的开篇点明了他高贵的血统以及他是出生于吉年吉月吉日吉时的吉祥之人。他带着光环,踩着祥云而来,他是来为百姓谋福祉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2. 他注重“修态”,注重穿着打扮、佩戴香囊,内外兼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3.品德高尚,不染世俗之尘。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不与奸邪的人同流合污,不贪赃枉法,不与他人结党营私。“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四、“死”意虽决,最终奔着希望而去,向生而死。
屈原的死意已决,但是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不舍、心酸和不甘,这就如同让他离开楚国,他最终还是“蜷局顾而不行”(《离骚》)。只有在五月初五日,也就是恶月恶日,甚至还挑一个恶时,屈原将自己献给神灵,为楚王招魂,给阵亡将士封位,才能继续履行他的使命。生,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了,那么就让死后的身躯,最后为国为民做一点事吧!这就是屈原的生也为国、死也为国,生也为民、死也为民的爱国思想。
屈子如玉,风从楚地。屈原是一个极度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屈原认为自己的生命就是为楚国而生,为楚国的百姓而生的。因此,屈原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屈原热爱楚国的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由此可见,屈原是绝对不可能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屈原在五月初五端午的投江行为,是他的爱国精神的最后的、极致的表达,也是最为崇高的一种表达。他无论生死,都是国家的、都是人民的;无论生死,都不会离开他的祖国和人民。这是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的最好的诠释。
因为这样,他走向汨罗江的身影,从容、淡定、决绝,不再有痛苦,不再有不舍,不再有无奈。他是奔赴一个新的战场,新的岗位,在那里,他继续为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工作并快乐着。
屈原生得高贵,死得光荣!
五、水崇拜与投江。
楚国历来有着浓厚的水崇拜传统,“大水神”在楚人信仰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享有跟至上神“太”神一样的祭祀规格注②。河伯也是水神,湘君和相夫人也是跟水有关的神,屈原选择投江(水祭),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离骚》里,有“愿依彭咸之遗则”,“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句子。投江,是屈原“就重华而陈词”的需要,是“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悲回风》的需要。
投江,能够保持躯体的干净整洁。屈原终其一生爱好修洁,最后的离开也要保持体面。水始终是可以洗涤一切的,正如《渔父(fǔ)》里所说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投江以后,水可以进一步洗涤屈原的身躯。
基于以上理由,屈原在众多赴死的方式里,选择抱石投江是理所当然的。
屈原用自己的最后一坯肉、一滴血,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所以屈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屈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介绍:
骆安:女,现年46岁,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系汨罗市屈原学会会员,也是湖南省屈原学会会员。从事《楚风》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及教材编写工作。汨罗市税务局,湖南,汨罗
马克强:现年59岁,工作单位,汨罗市税务局。系汨罗市屈原学会会员和汩罗骚坛诗联学会会员,也是湖南省屈原学会会员。汨罗市税务局,湖南,汨罗
注释:
①《古代人牲人殉通论》,作者:黄展岳
②《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丁妮·楚简所见“大水”祭祀内涵试诠》
上一篇:悠 然 在 山 村
下一篇:西部旅游散文:北凉古都骆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