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烟雨焉支山
发布时间:2019-07-23作者:宋 云来源:点击:
烟雨焉支山
宋 云
一个烟雨蒙蒙的夏日,我们一行几人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焉支山,再一次感受她的魅力,体味她的风情。
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古甘凉交界处,东西长34公里,南北平均宽约20公里。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在地质构造上,它属于祁连山系,河西走廊的两大内陆河——石羊河、山丹河(古弱水之上游)以焉支山为分水岭,各奔东西。
早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据说,汉朝时这里属于匈奴的领地,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讨匈奴,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所以,匈奴为此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表达了遭受挫败退守焉支山的绝望心情。
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登此山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召会西域二十七国国使臣,甘州、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而名闻天下,同时也使焉支山作为王者的象征载入史册。
在绵绵细雨中,我们从石阶上攀登上山,石阶很陡,登不了多久就感到两腿发酸,汗水涔涔。石阶两旁是浓郁的松柏,密密层层的树木遮住了视线,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野树长得郁郁葱葱,半路上休息一会,喘上几口气,又继续攀爬,不一会就挥汗如雨,每走出一个山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林海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山谷,苍茫的祁连远山,还有若隐若现的山顶积雪。此时会让人沉醉于高山流云林海的博大,感到人类的渺小。
腰酸背痛的,终于到达山顶。这时,到的是焉支山的前寺。山顶有一座寺庙——玉皇观,有高耸入云的佛塔,楼、阁、亭、榭、塔、坊、游廊巧妙布局,依山造势,以林掩幽,飞檐翘角,画栋雕梁,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稍作休整,踏上人工修葺的栈道,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焉支山的心脏。踏上栈道入口,就会看见路口很醒目的四个大字——天然氧吧!在这里,纯净的空气让你的心也变得纤尘不染。深入密林的栈道全部用相同长度和宽度的木板搭建而成,大概有一米多宽。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松木,完全遮住了你的视线,仿佛与俗世隔绝,世界变的很幽静,没有喧闹,没有嘈杂,只有高山流水松林仙雾。极目之处,都是直冲云霄的松树,笔挺的枝干,没有一棵旁逸斜出,一律向上,不依不蔓,不由得让人想起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
经过百年焉支松。这是一棵百年老松,独立在岩石之上,根植于石隙之中,盘根错节,巍然屹立,酷似绿色宝塔。这里曾经是西路红军与马匪殊死搏杀的战场,是红军坚持战斗的游击区。就在这棵树下,当年的红西路军将领陈昌浩、徐向前养好了伤病,回到了延安。人们为纪念红西路军在河西的悲壮历史,把这条山岭又叫作将军岭,那块巨石叫作将军石。这棵松就是当年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
累的有些走不动的时候,忽然听到了由远而近的梵唱,寺院的钟声也阵阵作响……走出密林,才知道到了后寺,香火旺盛,烟雾缭绕,伴随着大悲咒的音乐,朝拜的气氛很是浓郁。这就是焉支山上最有名的钟山寺。钟山寺,原为宁济公祠,又称后寺。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玄宗李隆基诏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即安宁匡济的意思。哥舒翰奉旨在此绝壁之上建宁济公祠,塑宁济公像,以示威镇。后来明代甘肃巡抚田乐、候东莱都督和知县张成曾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后人又称钟山寺。该祠立于悬崖,依山势立柱,石道索绳为径。攀登其上,远眺四面,山中山外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山中寺庙佛道并存,常有僧人主持寺庙,香客间有,香火不断,晨钟暮鼓,磬瑟相闻,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钟山寺都会举办盛大庙会,周围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祈福求子,盛况非凡。
钟山寺的东侧是下山的通道,下山途中,可以听见潺潺的水流声,汩汩作响,是那种只有山间独有的清脆的流水声,仿佛叮咚乐曲一般,真是一种享受,缓解了下山的劳顿。走完石阶,可以看见流水到了谷底,清澈见底的水顺着山势缓缓流淌,这就是焉支峡,峡谷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滋养着这里的子民。
焉支山是一处看不够的风景,读不完的史书。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承载着一段传奇故事。这故事,静静地等你来挖掘、聆听。
作者简介:
宋云,山东枣庄人,生于1970年,毕业于甘肃省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民革党员,市区政协委员,爱好文学,现就职于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
上一篇:将眼泪留给自己,将欢笑留给读者
下一篇: 大佛寺,从西夏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