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
《弘化公主墓志》所谓“冶城”,实系“治城”之讳笔
发布时间:2022-01-08作者:来源:点击:
郝厚璋 唐一鉴
《弘化公主墓志》:“以圣历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礼也。”
对于“冶城”二字的解读,自清朝末年《弘化公主墓志》出土以来就一直悬而未解。
“冶城”二字,不仅关系着《弘化公主墓志》的准确解读,也是打开吐谷浑陵区诸多谜题的一把锁。2021年就要结束了,实不愿将此谜底拖过2021年。为了扫开吐谷浑研究的关键路障,特揭底如下,以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一)“冶城”,实系避讳唐高宗李治的“减笔”写法
《册府元龟》:“太宗讳世民。武德九年立为皇太子,令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非无前指,近代以来,曲为节制。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诰。今宜依据礼典,务从简约,仰效先哲,垂法将来。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者,并不须避。’至高宗即位,乃改民部为户部以避之。”“高宗讳治。即位初,有司请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帝以贞观时不废先帝二字,不许。有司奏曰:‘先帝二名,礼不偏讳,上既单名,臣子不敢指斥。’从之。”
意思就是,唐太宗下令,如果涉及他的名字〈世民〉不是连续读的就不必避讳了。唐高宗继位后,有关部门提出要把涉讳〈治〉字的一些官名作避讳处理,唐高宗就拿唐太宗为例没有同意。大臣们说,先皇名字是两个字〈世民〉可以不避讳,但皇上您名字是一个〈治〉字,不避讳大家都不方便称呼。于是唐高宗就同意了。
辈分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子)唐高宗李治(儿媳)武则天
按照“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都避讳的范围,《墓志》在当然的避讳之列。《弘化公主墓志》在具体办法上采取了缺笔方式,“治城”就讳写为“冶城”了。
故,“冶城”系为避讳唐高宗名字李治的“减笔”书写,此外的任何可能性都不是。
(二)“冶城”,系指唐朝凉州神鸟县“治城”
《弘化公主墓志》:“以圣历二年(699年)三月十八日,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礼也。”
《慕容煞鬼墓志》:“粤以神龙二年(706年)九月十五日,葬于凉州神鸟县天梯山野城里阳晖谷之原。”
《慕容宣彻墓志》:“粤以景龙三年(709)四月十一日奉于凉州神鸟县界。”
《太原郡夫人武氏墓志》:“即以(开元)廿四年(737年)景子岁十月三日己酉,迁窆于凉城南卅里神鸟县阳晖谷之西原。”
“凉州之南山”至今已出土吐谷浑墓葬10座。除慕容智墓另在距弘化公主墓几十里的地方外,其余9座均聚葬于凉州青嘴喇嘛湾。也就是说,《弘化公主墓志》所谓“冶城”,即《慕容煞鬼墓志》《慕容宣彻墓志》《太原郡夫人武氏墓志》所谓“神鸟县”之“治城”。
“治城”,即地方官署所在地。由此可以确定,凉州青嘴喇嘛湾吐谷浑陵区附近就是唐朝凉州神鸟县县治所在地。
(三)“冶城”,揭开了唐朝凉州神鸟县的历史转迁面纱
《旧唐书•地理志》:“神乌:汉鸾鸟县,属武威郡。后魏[北魏,386年~534年]废。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神龙元年[705年],改为神乌,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嘉麟:神龙二年[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景龙二年[708年]废,先天二年[713年]复置。”
《元和郡县图志》:“神鸟县:旧郭下,本汉鸾鸟县。张天锡[363年~376年在位,前凉]改置武威县,后废(武威县)。武德三年[620年],又于〈姑臧〉城内置神鸟县,与姑臧分理,神鸟理西,姑臧理东。贞观元年[627年]废(神鸟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
历史沿革时间点:汉鸾鸟县→张天锡[363年~376年在位,前凉]改〈汉鸾鸟县〉置武威县→后魏[北魏,386年~534年]废〈武威县〉→武德三年[620年]又于〈汉武威城〉城内置神鸟县,与姑臧分理→贞观元年[627年]废〈神鸟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神龙二年[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景龙二年[708年]废〈嘉麟县〉→先天二年[713年]复置〈嘉麟县〉。
1、武威县的起始地在汉鸾鸟县,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武威县县治才合于汉武威城
武威县县治转迁:汉鸾鸟县→张天锡[前凉,363年~376年]改〈汉鸾鸟县〉置武威县(县治在汉鸾鸟县城)→后魏[北魏,386年~534年]废〈武威县〉→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县治在汉武威城)→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县治在汉武威城)
2、神鸟县、武威县分别是两个县治,总章元年[668年]分设两地,神龙元年[705年] 〈神乌县〉取代了〈武威县〉。
神鸟县县治转迁:武德三年[620年]又于〈汉武威城〉城内置神鸟县(县治在汉武威城),与姑臧分理→贞观元年[627年]废〈神鸟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县治在汉鸾鸟县城),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县治在汉武威城)→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县治在汉武威城)
3、汉鸾鸟县城与汉武威城分别是两座城市。汉鸾鸟县城,即唐置嘉麟县县治。
汉鸾鸟县城:汉鸾鸟县→张天锡[前凉,363年~376年]改〈汉鸾鸟县〉置武威县(县治在汉鸾鸟县城)→后魏[北魏,386年~534年]废〈武威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县治在汉鸾鸟县城)→神龙二年 [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景龙二年 [708年]废〈嘉麟县〉→先天二年 [713年]复置〈嘉麟县〉
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到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期间,弘化公主墓所在地的行政辖属归〈神鸟县〉。
弘化公主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去世,故《弘化公主墓志》记载曰“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意即葬于唐置神鸟县县治左近的山岗。
(四)“冶城”,揭示了唐朝凉州城市的转迁路线图
1、汉武威城名称沿革
汉武威城、姑臧城、唐武威城即今武威城。武威郡郡治一直在汉武威城。
注意,《元和郡县图志》所谓“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使用的是“汉武威城”一词。因为,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后名称变换频繁,由于习惯原因,对汉武威城名称存在“姑臧城”“神鸟城”“武威城”“神乌城”混用的情况,故《元和郡县图志》使用了“汉武威城”这一名称,以免被后代错误理解,这与使用“汉鸾鸟县城”一词是一样的道理。
武威城名称沿革:汉武威城→姑臧城→唐武威城 [668年] →
2、汉置武威郡与武威县是两个行政建制,唐前郡治、县治分设于两城, 668年合于武威城同城办公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在河西走廊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鸾鸟县,属武威郡”说明,武威郡、武威县是两个层级的行政建制。行政层级关系是,武威郡的建制为郡,下辖包括武威县在内的许多县。
武威县的存在时间和县治所在地分两段,前凉张天锡“置武威县”到“后魏废〈武威县〉”期间,武威县县治在汉鸾鸟县城。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到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期间,武威县县治在汉武威城。故,把武威郡、武威县理解为同一个行政机关是错误的,把武威郡郡治、武威县县治理解为一直在汉武威城同城办公更是错误的。
武威县历史沿革分两段时间:
(1)张天锡[363年~376年在位,前凉]改〈汉鸾鸟县〉置武威县→后魏[北魏,386年~534年]废〈武威县〉,县治在汉鸾鸟县城。
(2)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县治在汉武威城。
3、姑臧城易名为武威城的具体时间是[668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又于〈汉武威城〉城内置神鸟县,与姑臧分理”说明,神鸟县、姑臧县的县治所在地叫姑臧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后,武威县取代了姑臧县,姑臧城也易名叫武威城。故,姑臧城易名叫武威城的时间是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
汉武威城名称沿革:汉武威城→姑臧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 易名叫武威城
4、关于“神鸟理西,姑臧理东”的格局演变
武德三年[620年]“又于〈汉武威城〉城内置神鸟县,与姑臧分理,神鸟理西,姑臧理东”说明,从武德三年[620年]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期间,姑臧县、神鸟县的县治都在汉武威城,行政管理区划是“神鸟理西,姑臧理东”。
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神龙二年[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说明,在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期间,行政管理区划是“神鸟理西,姑臧理东”。在668年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威县〉为神乌”期间,行政管理区划是“神鸟理西,武威理东”。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后,行政管理区划演变为“嘉麟理西,神乌理东”。
行政管理区划演变[620- 668年]“神鸟理西,姑臧理东” →[668 -705年]“神鸟理西,武威理东” →[706年]“嘉麟理西,神乌理东”
5、汉鸾鸟县城,即今武威市凉州区古地名“古城”
《弘化公主墓志》所谓“冶城”,系指唐“神鸟县”之“治城”所在地。凉州区古城镇之古地名曰“古城”,距弘化公主墓约10里左右,此即凉州吐谷浑墓志所谓“神鸟县”之“治城”,亦即“汉鸾鸟县城”也。
“古城”历史转迁:汉鸾鸟县→张天锡[前凉,363年~376年]改〈汉鸾鸟县〉置武威县(县治在汉鸾鸟县城)→后魏[北魏,386年~534年]废〈武威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县治在汉鸾鸟县城)→神龙二年 [706年]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景龙二年 [708年]废〈嘉麟县〉→先天二年 [713年]复置〈嘉麟县〉→→→今名“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
6、“神鸟县”“神乌县”分别是两个历史县治的名称
据记载,唐高祖以凉州所献神鸟为祥瑞,故以名“神鸟县”,具体时间是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唐中宗以凉州所献神乌为祥瑞,故以名“神乌县”,具体时间是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神鸟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 “又于〈汉武威城〉城内置神鸟县”→贞观元年[627年]“废(神鸟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
神乌县:总章元年[668年]“又置(神鸟县)也”→神龙元年[705年]“改为神乌”
(五)“冶城”二字,揭示了吐谷浑民族与“凉州之南山”的历史渊源关系
《旧唐书•地理志》:“吐浑部落、兴昔部落、阁门府、皋兰府、卢山府、金水州、蹛林州、贺兰州,已上八州府,并无县,皆吐浑、契苾、思结等部,寄在凉州界内。共有户五千四十八,口一万七千二百一十二。”
“已上八州府,并无县,皆吐浑、契苾、思结等部,寄在凉州界内”,就清楚地揭示了“凉州之南山”之于吐谷浑的历史渊源关系,也为准确解读吐谷浑陵区为什么在“凉州之南山”打开了一道门户。事实表明,从吐谷浑西渡洮水那时起,“凉州之南山”就成为吐谷浑王国连接阴山、上陇、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几大板块的重要通道。
(六)“冶城”二字确定了,弘化公主墓左近就是汉鸾鸟县城
汉鸾鸟县城是武威县最早的县治,又是唐朝神鸟县曾经的县治,是凉州城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发掘汉鸾鸟县城,将为凉州吐谷浑陵区开发建设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地拓展凉州城建设的历史空间。
作者:郝厚璋,生于凉州,学于兰州,居于福州。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华时报》《读者》及新华网、广播电台等刊物媒体。经济社会研究成果发表于《新华文摘》《人民文摘》《国内动态清样》《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刊物。
作者:唐一鉴(半亩方塘),曾工作于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长期从事兵战与商战研究,擅长于文旅新物种打造,并率先提出元宇宙时代的元旅游、文旅毕加索主义、夜托邦等概念。2021年,受吉林师范大学邀请,在力行讲堂做了《东北不夜城快速引爆的达芬奇密码——兼谈西安大唐不夜城爆火逻辑》的专题讲座。
上一篇:流动的沙坡坡
下一篇: 丛林 | 铜官窑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