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厚璋
(2021.11.19星期五)
《新唐书·列传·西域上》:“诏封诺曷钵河源郡王,号为地也拔勒豆可汗,遣淮阳郡王道明持节册命,赐鼓纛。诺曷钵身入谢,遂请婚,献马牛羊万。比年入朝,乃以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妻之,诏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持节送公主。”
《新唐书·列传·宗室》:“贞观十四年,与武卫将军慕容宝节送弘化公主於吐谷浑,(李道明)坐漏言主非帝女,夺王,终郓州刺史。”
有人以李道明两次出使吐谷浑和“坐漏言主非帝女,夺王”为据,得出“弘化公主是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的结论。更有人以此推导,得出“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等结论。此论甚嚣,甚至以影视作品等形式大吵特吵,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那么,到底李道明是不是弘化公主的父亲?
凉州南山吐谷浑王陵出土文物
从周公定礼制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对娶嫁礼仪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也。
对“亲迎”环节的规定如下。“主人(女儿的父亲)升立于东阶上,西面(面向西)。宾(男方的迎亲使者)升西阶进,当寝户前,北面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不下台阶相送)。宾初入门,母(女儿的母亲)出,立于寝户外之西,南面(面向南)。宾拜讫,姆(女儿的伴娘)引女出于母左。父命之曰:‘往之汝家,以顺为正,无忘肃恭。’母戒之曰:‘必恭必戒,无违舅姑之命。’庶母(父亲的其他老婆)申之曰:‘尔诚听于训言,毋作父母羞。’”《谷梁传》曰:“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意思就是,女儿出嫁的时候,行完迎亲礼之后,女儿的父亲不下堂屋的台阶,母亲送女儿到大门口就止步了。又,《左氏传》云:“齐侯送姜氏,非礼也。”齐侯亲自将女儿姜氏送嫁上门,属于非礼。清楚不过,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原王朝,不存在父母亲自送嫁上门的礼仪。
《礼志》:“公主下嫁仪:选公主诸父(叔叔伯伯)一人为婚主(送嫁使者)”。送嫁时父母不出门,送嫁上门的任务由“选公主诸父一人”代劳。《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婚礼部》:“庄王四年,王姬下嫁于齐,使鲁侯主昏。”对此《春秋注》解释曰:“天子嫁女于诸侯,使同姓诸侯主之,不亲婚(不亲自送嫁上门),尊卑不敌(身份上辈分上不对等)。”说得很明确,父母“不亲婚”的原因在“尊卑不敌”。从周朝以来,中原王朝宗室女下嫁始终没有父母作送嫁使者的规矩。
需要强调的是,经详细查阅,大唐宗室女下嫁没有父母送嫁上门的规矩。父母送嫁上门带有以下事上的寓意,礼制上属于大忌讳。父母送嫁上门或由父母作送嫁使者,直到今天民间视此为侮辱。
武威<凉州>铜牛
淮阳王李道明对河源郡王诺曷钵在身份上属于以上对下,辈分上也高出一辈,是李唐宗室的送嫁使者,是代表大唐皇帝面受“子婿礼”,而不是以下事上。
凉州南山吐谷浑王陵出土文物
所谓“弘化公主是李道明之女”等类的说法,是错误的。
凉州弘化寺遗址千年槐树
所谓“弘化公主是李道明之女”等类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凉州弘化寺遗址千年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