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以独特的触角 抒写时代命题——读作家容本镇散文《清溪如许,碧云深处》
发布时间:2023-12-18作者: 邱桂丽来源:点击:
散文《清溪如许,碧云深处》是容本镇三年前友情赐稿《愿风吹我到钦州》书稿,这是一篇新时代乡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拜读三次,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以独特的触角,以作家的使命感和至善至美的洞察力,直击乡村生活的细微,撩起每滴感动,引发涓涓沉思,收益匪浅。
下面我从三方面浅谈我的感悟
一、思想性强,紧扣时代脉搏。
散文《清溪如许,碧云深处》在唯美的环境描写中循循渐进道主题、明立意。
通往六万大山的公路弯曲狭窄,盘山而上,沿途山峰高耸,峡谷幽深。一朵朵轻盈的白云贴着茫茫林海缓缓移动,宛如一团团巨大的棉絮飘落在绿色波涛之上。虽已是深秋时节,但六万大山没有一丝“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气。纵目远眺,唯见天高气爽,林木森森,青山滴翠。
我们一行四人,我,县文联主席龙茂呈、主任科员王访,县科协主席容钊,专程前往六万大山考察采风。
开篇文字的描述画面感极强,如世外桃源,首先拴住了读者的心,极其向往而至。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说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兴衰是息息相关的。其实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文艺创造的根本性问题,作家和时代的关系,就是盐溶于水的关系,就是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就是浪花和大海的关系,它直接决定创作者的出发点、格局和境界,也从根本上决定其将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甚而决定能走多远。
拜读全文,恰如其分明示了作家和时代的密切关系。更能深深体会一个文艺创作者只有置身时代之中,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今天的乡土题材的创作就赋予强烈的时代感。在品读中,你会发现,现在进行时的画面动感无处不在。如:
描写“我们一行四人,专程前往六万大山考察采风。汽车在高山峡谷中盘旋前行时的地形和心理描写,令读者时时刻刻捏着一把汗,惊心动魄。
汽车在高山峡谷中盘旋爬行,随时都有可能撞向峭壁或翻下深谷。有时候急转弯上坡,路面宽度不够,车子还得往后退一退,调整好角度,才能继续往上行驶。两车相会,必有一方靠边停下,让对方小心翼翼通过。遇到只容一车通行的路段,还得往后退到路面稍宽的地方,才能让对面车辆擦身而过……
从上述文字的描述,画面感和在场感极强,这是有呼吸、有生命的文字。从中给予我启示,作为一名作家,只有自己常常站着、走着,笔下的人物才立得起来。只有自己亲手去触摸,作品才是有温度的作品,只有我们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文字才会是有呼吸的、有生命的文字。
二、观察与感受同步,颇具匠心
文学是人类在人生中所见到、体验到、想到和感觉到的生活记录,她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那借来火,把自己点燃,而后再传给别人,以至为大家所共有。容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传递文学火种的人。
记得容老师在一次文学课讲到:观察和感受不是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因此感受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观察的着眼点是“物”,感受的着眼点是“情”。
读全文后,你会被作者对景色、人物和语言的描写如此细腻所震撼,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做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品表现出的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而不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这就是容老师的文学艺术高于生活的微妙之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篇好散文,看见自己。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我们要学会象容老师这样,善于捕捉第一印象,善于捕捉初次感受,要敏锐而及时地把这种新鲜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并在内心里加以细细的品味与体验,使它牢牢地保留和积淀在自己的脑海里。感受积累得多了,不仅丰富了创作素材,还可以增强作者的艺术灵气和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可以使作品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三、坚守文学本真,为时而著
容本镇的童年时代是在位于六万大山和北部湾之间的浦北县度过的。自古以来,在这块偏僻而富饶的地上,演化了多少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也孕育了容老师这样的不可多得的文学苗 子。坚守“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本真。
他一直以来坚持寒窗苦读,学海泛舟,遨游于哲学、美学、文艺学、写作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人文地理学、思维科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创造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涉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名著、理论著述、作家传记、译传、创作手记、作家书信、日记、回忆录、访问记;作卡片、作笔记,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样一样地思考。从容地面对现实,并努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寻求心的宁静。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唯有寻求自己心灵的宁静。 才能保持自己的自信和志向,才能在纷繁多彩而又紧张动荡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从容和沉稳”。他给人生下了断语,他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人生境界。
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记得容老师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博览群书》有一篇评论《散文研究领域的新开拓》,这篇力作是含金量很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如果没有深厚的美学、写作学的知识功底和时代担当的使命感是不敢问津的。好的文学让我们体恤时光,开掘生命之生机,从惊鸿一瞥里,或跌宕的跋涉中。
文章的结尾非常巧妙,最后揭示了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感染力极强。
在返回县城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交替叠印着庞俊匀和张振寿的身影,心里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阵感慨。我在想,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居住在六万大山的乡亲们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始终未能摆脱贫困的命运,他们似乎已习惯和适应了这样的命运。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张振寿,有过外出闯荡经历的庞俊匀,也是喝六万大山泉水长大的,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他们的生活与祖祖辈辈却迥然不同。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一头连着丰饶的大山,一头连着外面多彩的世界。他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昭示着古老的六万大山已然觉醒……
艺术点亮人生。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曾说过“艺术具有影响人的智慧和心灵的强大力量,我愿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好些,心灵更纯洁,唤起对人的爱,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斗争的意向。”
我感到非常幸运,在我身边象容老师这样的作家、艺术家不少,在他们的引领下,钦州湾文艺界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才会像灯,照亮人心,也照亮和雕刻一个一个地域民族文化的灵魂。并将照得更广、更远、更亮……
作者简介:
邱桂丽,笔名秋语,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现任广西钦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学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主要散落于《散文海外版》《时代报告.奔流》《广西文学》《西部散文选刊》等省内外文学期刊、重点文化网络平台、地市级党报党刊,部分作品荣获省、市级奖项,出版有散文集《落雪无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