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伏羲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浅析“伏羲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渊源
发布时间:2023-07-31作者:来源:点击:
“伏羲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浅析“伏羲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渊源
史修身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文化。
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创世英雄,其所属时代正是中华远古先民告别洪荒年代,步入文明起点的年代。伏羲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星火。早在 8000 多年前,他制历法、画八卦、立礼法、作乐曲等定天下,治天下,王天下,开启了一个新的远古文明时代。
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其历史功绩世代口耳相传,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五帝之先,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先秦以来,历代先贤即以伏羲事迹及其文化创造为根基,经过演绎、增益、推衍等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形成为中华儿女所认同的博广、深奥的“伏羲文化”。现有研究文献表明:伏羲时代是中国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由刀耕火种向渔猎畜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时代。中国史前文明形成核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伏羲文化”是至大、至刚、至强以天为根,以民为本,具有大同、共存、平等互惠的社会价值。体现了真、善、美的道德追求。与大自然和谐、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生息。
“伏羲文化”是“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一直引领中华民族大统一、中华文化大统一、中国疆域大统一。历史证明“伏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根据“伏羲文化”研究相关文献证明:伏羲文化年代大约距今8500~7000 千年左右,这与大地湾考古一期测定 7800~5400 千年基本相符。“伏羲文化”生活地域与“大地湾文化”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同一地域,时间上也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两者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有重叠性和依赖性。 1958 年甘肃文物考古队发现了“大地湾文化”。它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不仅改写了甘肃史前史,确立了渭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也为“新时期文化”的产物发展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科学资料,并且为西北地区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彩陶,是黄河流域迄止发现最为久远的彩陶。它和天水师赵村一期文化是相同的两个阶段,其彩陶年代我们可以称之为甘肃前仰韶时代。“大地湾文化”考古改写了中国史前文明的年代。大地湾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 8000 多年推至距今 6 万年。
2015 年 11 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明8000 年》一书中提出:在语言文字出现前,中国史前历史时期,在符号记事取代结绳记事的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示意文字”,“示意文字”就是由伏羲先天八卦的 64 个卦象符号组成,这组符号把人的思维认知和对天地运行的规律、气候的变化、节律和观察到的万事万物的本质都记录并传递到现在,它完全具备了文字的功能。约 1 万年前,黄河流域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文化以农业为特征,黄河彩陶兴起原始部落联盟制鼎盛时期。这是华夏民族走向文明的一缕曙光。许多考古说明,黄河流域的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氏族部落的先民们在治理水患、发明渔猎、发展农耕等方面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历史和发展了历史。
“大地湾文化“是“伏羲文化”的延续。“大地湾文化”开启了我国黄河流域新时期时代彩陶的先河,实证了我国黄河流域和西亚两河同属世界最早彩陶的发祥地,由此也打破了中国彩陶西来之说法。大地湾彩陶文化为“伏羲文化”的演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近代考古研究的开拓者——瑞典人安特生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先生,1914 年来中国帮助地质资源勘探。他对中国的远古文化非常的向往。由于军阀战乱就投入到考古研究,他前后 12年足迹中国西北部考察发现了世界惊叹的中国史前文明。他先后发现了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河南“仰韶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等1921 年安特生先生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他始终被一种强烈的发现欲驱使着,他深信可以找到比仰韶更早的古文化。他认为中国的古文化在黄河的上游,1923 年安特生从河南出发逆黄河而上到兰州考察,徒步而行费尽周折经过半年的时间在甘肃临洮发现了“马家窑文化”。1924 年安特生在临洮流域前后发掘了“齐家文化”、“半山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遗址。1925年安特生在《甘肃考古记》一书中报道了他在中国西北部极其丰富的成果。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是黄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着神奇的诱惑。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文化彩陶
据史料记载:“马家窑文化”时代人类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石具,根据不同用途而制造如:石斧、石锛、石刀、石镰、石杵、石镞等。“马家窑文化”的建筑房屋为半地穴式,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并进行地面防潮处理。在筑平的地面上抹一层草衣泥,然后在上面盖一层白石灰面。房屋用木桩支撑,下面垫有石柱基础。屋顶用树枝、茅草、草泥覆盖。骨器如:骨匕、骨刀、骨锥、骨针等均磨制精良,刃部锋利,式样美观。人们以兽皮、粗麻布为衣。头发盘起后用古笄、石笄或木笄别住。妇女颈部、胸前佩戴蚌壳、兽牙、兽骨制成的“项键”。头上插着鸟羽制成的装饰品。手臂上戴着陶环(镯),或用鸟腿骨做成的臂链(钏)。
随着种植业饲养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先民们审美心理也随之与时俱进。“马家窑文化”的先民们继承了大地湾彩陶的元素,创造出了比“大地湾文化”彩陶更精美、更广泛的马家窑彩陶。
大地湾遗址鲵鱼纹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多以简洁明快的色彩;飞动流畅的笔触;柔美多姿的线条绘画于橙红色的陶器之上。其图有反映农业和植物采集的草叶纹、花卉纹、禾穗纹和豆瓣纹;反映渔猎的网格纹;反映多生多育观念崇尚母性的葫芦纹、鱼纹;反映大自然现象的流水纹、水波纹、起伏山川纹;反映社会活动的人形踏歌舞蹈纹;有代表文字雏形的“田”字纹、“十”字纹、“米”字纹;还有表现人类图腾的蛙纹、鸟纹、旋涡纹、同心圆纹等。 甘肃先民们从 8000 多年前的“伏羲文化”就创造了辉煌的彩陶文化,“马家窑文化”将史前彩陶推至巅峰阶段。马家窑彩陶不仅纹饰繁美、色彩艳丽、造型奇异,而且制工精细、艺术成就高、学术价值大。 “马家窑文化”是甘肃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具有非凡的文化内涵价值。甘肃东部渭河上游陇山地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彩陶的发源地。正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院著名彩陶专家王仁湘先生所说:“陇原那一块高地是中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源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始社会考古研究室主任谢瑞琚 2002 年所著《甘青地区史前考古》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书中对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及编年经碳14 数据测定确定:
大地湾文化(公园前 6200~5400 年)命名地:甘肃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
仰韶文化(公元前 4800~3500 年)命名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
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公元前 3800~3200 年)命名地:甘肃武山县城关石岭下。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公元前 3400~2700 年)命名地: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公园前 3000~2500 年)命名地:甘肃广河县半山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公元前2500~2000 年)命名地:青海民和县马厂塬。
齐家文化(公元前 2200~1900 年)命名地:甘肃和政县齐家坪。
从时间段和区域位置上看“大地湾文化”和“伏羲文化”是相互共存关系。它是黄河古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它上开“伏羲文化”之先河,下启中原“仰韶文化”、甘肃青海“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监觞。而“大地湾文化”承上启下,一千多年使“伏羲文化”在黄河古文化历史长河中没有断代掉链。
所以“伏羲文化”、“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均属黄河古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一脉相承,并在不同的阶段深刻影响着彼此的面貌和发展。因此发掘“伏羲文化”要和“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为当代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经验告诉世人,“伏羲文化”是中国根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离开了它,背弃了它,中华民族就没有根,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根。“伏羲文化”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中华龙”是“伏羲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伏羲文化”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团结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运和国运相连,文脉和国脉相在牵: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中央重大国策。“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坐标和导航。复兴传统文化,弘扬“伏羲文化”精神,振国魂,兴文脉。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2023年4月20日于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