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传统祭祀说本真 中轴文化论传承
发布时间:2021-12-16作者:来源:点击:
——贾福林角楼图书馆讲堂趣味诠释中轴线与皇家祭祀文化
在北京左安门有一座复建的北京南城城墙的角楼,现在是北京东城角楼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创新努力下,这里文化活动很丰富,每到周末的文化讲座已经颇有影响。2021年岁末,12月12日上午,热爱传统文化的北京土著女孩颜晓鸥,家离这不远,所以九点半就早早地来到这里,她是因疫情限制报名抢票听讲座的20人当中的一位幸运者。她角楼下巧遇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比她来的还早,就先聊了起来。今天上午邀请的老师做客“魅力北京,大美中轴”讲堂,为大家分享《中轴线与皇家祭祀文化》,她没想到,第一位来到角楼图书馆的竟然是这位朴素的老人,他就是今天讲座的主讲贾福林老师。
贾福林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博研究员、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原研究室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学术委员、北京博物馆协会会员、北京坛庙研究会会员、首部太庙研究学术专著《太庙探幽》 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送展美国洛杉矶图书博览会,非遗专著《中和韶乐》2015年北京出版集团出版,还撰写并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论文。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许多专题片的文化顾问和讲述嘉宾。他也是著名的传统文化演讲人,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太庙国学大讲坛、中国园林大讲堂、各区图书馆、大学、企业和社区等许多主讲中华传统文化。他一直致力于中华礼乐文化的创新性重建,将丰富的学识运用于文化创意和策划,让文物活起来,让礼乐走回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而不懈努力。由于对礼乐文化、工匠精神的重大研究成果和为中华文化复兴做出的突出贡献,2018年荣获中华首届“炎黄奖”。今天他精心准备的讲座题目是《中轴线与皇家祭祀文化》,这是一个充满老北京特色的、古老而又陌生但充满神秘感的讲题,而且与北京中轴线的传统核心文化密切相关。
角楼图书馆讲堂的“粉丝”们到齐了,黑头发的,白头发的,青年男女,还有稚气的童颜。贾老师手持话筒站立着为大家演讲。第一句话说到:感谢很棒的角楼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聊聊老北京、聊聊中轴线的好机会。第二句话说:今天是休息日,此时此刻,在中华大地上,有许多讲座,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学习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无数人的自觉参与,这就是中华文化一定会复兴的原因和动力。两句话,抓住了主题,提升了高度,也一下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主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大家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接下来,宽大的屏幕上,北京中轴线古建精美的图片,精粹简捷的文字,加上贾老师京味十足又风趣幽默的讲解,中轴线十四处遗产点的古建京华和文化内涵,撞击着听众的眼球和心灵。紫禁城、太和殿、太庙和天坛,巨大的体量,辉煌而庄严,中轴线的魅力一一展现。贾老师还特别指出:中轴线最重要的三座辉煌的古建,都隶属于东城区,是北京人的骄傲,特别是东城人的骄傲。这种自豪感一下子激发了各位更大的学习热情。今天讲座的主旨是“敬天尊祖”,通过黑白的航拍大图 “天圆地方”,“官式殿堂”,大家深深地领悟到了中轴线的完整恢弘,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北京中轴线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周礼·考工志》规制——“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坐落在中轴线天安门东侧的太庙,左祖指的就是太庙,匠人在建造国都的时候,一定要在皇城左前方建立太庙,在右前方要建社稷坛,这是中国古代数千年国都建设的规制。坛和庙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圣地。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坛和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礼乐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展示的核心场所。从“天下第一庙”到“天下第一坛”。“天坛、太庙是什么?”“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世界上最大的祭祖建筑群”。一字之差,有同有异。“郊祀”与“国庙”。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解释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礼有三本”,阐明了古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祖先,人与人之间有序而和谐的关系。此时,重量级的词汇“礼乐文化”跃然纸上,这是贾老师倾注全部心血多年研究的重中之重。
作为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礼乐委员会主任的贾福林先生,被称为“礼乐文化学者”。他在首都图书馆等处演讲的《享告祫祭佑太平》《祖先崇拜与中华文化复兴》《典雅千年——中华礼乐文化的起源、传承和价值》《中国的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与创意策划》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演讲;他所提出的“中国文化的四大发明”“国家祭祀共同祖先”“新时代太庙保护利用和归宿”“礼乐文化的创新性重建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标志”,这些厚重的积淀与重要的观点,让今天的演讲厚积薄发、使观众在对传统核心文化的把握上达到了很高的层面。例如,贾老师通过对汉字“朝”的解读,联通了天坛、太庙和明堂的渊源。犹如对原始“大房子”,中华始祖女神的雕像,红山文化最早的“太庙”,中国隋唐最早的“天坛”的介绍,让历史悠久的文物说话,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和变迁。
天坛、太庙和明堂。周代大一统初建的格局,在天子的权威、上天的敬畏和祖先的崇拜中,中华民族开始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创造,演绎了从未中断的民族血脉和文化基因。
北京是五朝古都,元代中轴线奠定,明清承继建造宫殿,保持稳定。以紫禁城的国家最高执政场所和九坛八庙祭祀系统的建立,标志着农耕时代的中华首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入了灿烂辉煌的时代。如今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申遗,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更加完善的保护,而且是在新时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宏图大业。
此类建筑群均以祭祀为重要功能,以中轴线为中心,成左右对称分布,带有十分强烈的礼制色彩。包含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慎终追远”、“事死如事生”等文化理念,是北京古建筑中最具深刻文化内涵的类型,也是最具独特意境的类型。位于中轴线故宫左前方的太庙,位于永定门内东侧的天坛,在众多古建中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群,至今均已有600年的历史。
贾老师对天坛、太庙建筑和祭祀基本特点的解读,引领大家进入对中华民族“根”和“魂”的追寻。
天坛建筑的特点是:唯一性: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象征性:内坛和外坛,南边围墙方形,象征地;北边围墙半圆形,象征天。北高南低,表示“天高地低”“天圆地方”。殿用圆形,象征天圆;瓦用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照天象建立的。中间的4根通天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子丑寅卯等12个时辰。中、外层相加24根象征24个节令。三层相加共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柱顶8根童柱,象征36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象征着一统天下。
天坛祭祀的要点 :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古代人求雨时举行的祭祀,叫常雩礼。旱甚,行大雩之礼。清代,每年孟夏择日在圜丘行常雩礼。如常雩后不下雨,皇帝要谴官分祷于天神、地祇及太岁。如超过七日还不下雨,祭告社稷坛。如七日后仍不雨,复告天神、地祇、太岁。“三复不雨,乃行大雩礼”。常雩后如果下了雨,要报祀,即“谢雨”。如果久雨不停,要“祈晴” 。晴后,仍要报祀,叫“谢晴”。
太庙建筑的特点具有崇高性: 1、源远流长,人文精髓 2、核心位置,中轴脉点。3、等级最高,神圣隐秘
天坛和太庙的异同:天坛祭天和太庙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天坛是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称为郊祀。太庙是世界最大的祭祖建筑群,称为朝祀。天坛和太庙体现了中华最高的礼乐文化。如荀子所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值得强调的是:北京的坛庙建筑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元明清三代的经营,北京城最终形成一个包括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孔庙、历代帝王庙、堂子等诸多坛庙组成的宏大而复杂的祭祀建筑系统。这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王牌”。
对大家感兴趣的古代祭祀礼乐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贾老师的解答是: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血脉,这个血脉不能中断。文化遗产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新文化的基础,这个基础不能削弱,这些遗产是我们和遥远的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是人类历史留下的物证,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寻根之情普遍存在于人类。我们珍惜文化遗产,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它更是创造新文化的需要。
随着贾老师的演讲的一步步深入,观众对天坛祭天、太庙祭祖文化传承的价值的理解也水到渠成。贾老师概括了中轴线核心文化历史和现代的重大意义:在全球语境下的大数据时代,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下,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基因,学习外国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创造出有根脉,有活力,完全融化于现代社会,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走向世界,凝聚全球华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元素和动力。
贾老师还具体说明了中轴线核心文化历史和现代的六大具体价值。
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特征。二是文化五千年不中断的原因。三是创造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动力。四是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台湾回归的凝聚力。五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六是今后中华文化活力的源泉。
贾老师指出正确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不要虚无主义,也不是复古主义。
最后,贾老师的建议是:1、北京皇家祭祀统一申报国家和世界非遗,保留民族文化历史记忆。2、天地日月等自然神祭祀,继承天人合一的精神,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3、创新性重建礼乐文化,实现礼乐教化,促进社会和谐,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国精神和创新动力。4、礼乐艺术保留核心,进行现代创新,形成新时代文化的一部分,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贾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高级商务策划师,为了帮助大家学习传统文化,贾老师还把为2022年创意策划的《礼乐八音系列讲座》、《北京古建审美系列讲座》以及最新创意策划的《农耕文化系列讲座》向大家进行了预告,希望大家关注首都图书馆、东城图书馆、角楼图书馆以及即将建成中国农耕博物馆的讲座预告,使大家如承甘露,收获满满,心情倍爽,立马积极响应。
整个讲座气氛热烈,生动活泼,气场十足,网上也掀起小小的高潮,由搜狐网等几家网络全场直播。搜狐网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非常关注并转发讲座视屏。本次收视人数达到17万多,创造了讲座收视人数的最高记录。
最后,图书馆设计了提问赠书环节,把讲座推向了一个新的小高潮。这些讲座培养的粉丝们,都有很高的水平,所以提出问题来了也非常厉害。贾老师认真耐心一一作答。如:祭天主题的象征形象是什么?伯仲叔季和孟仲叔季?等等许多问题……大家都举手,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已经两个多小时了,最后主持人只好出面截止。
讲座圆满结束,大家恋恋不舍。一位十二中学的中学生李小欢特意买了贾老师的《太庙》书,请贾老师题词签字,提问得奖的粉丝也请老师在书画题词签字,或者在一张白纸上签名纪念。最后大家合影,可惜几乎都带着口罩,更有纪念意义,在抗疫中留下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美好瞬间。该告别了,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还能听到贾老师的讲座。
这次讲座何以获得很大成功,除了角楼图书馆的出色工作形成的品牌效应,众多粉丝执着努力学习和追捧以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贾福林老师的认真严谨同时又知行合一、勇于创新,为现实服务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他基于广博扎实的学术研究,在晦涩难懂的古籍档案当中坐了许多年冷板凳,又实现了从太庙祭祀研究到传统礼乐研究的飞跃。“笔墨当随时代”,他把严谨的史学、文化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学问,紧紧地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紧密的结合起来。以花甲古稀之年,孜孜不倦,倾尽毕生致力于中华礼乐文化的创新性重建。成为让社会认可,让学人佩服的文化学者。
贾老师非常的忙,现在正写着两本新著,《中轴线太庙地位研究》和《太庙揭秘》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还有众多文博项目的评审,文旅项目的创意和策划,期待他取得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用成果,期待他新著作和新的讲座。也祝福角楼图书馆:“倚楼望海品北京,读书畅谈悦人生”,越办越好,成为首都北京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记者编辑:川)
(感谢葛昌军老师的现场照片、部分照片图片来源网络)